首页 > 本月精华  
 
怎样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实施审美教育
发布者:admin  来源:  发布时间:2015-06-27

审美教育是语文学科固有的任务。在韦志成主编的《语文教学艺术论》一书中曾指出:“语文教学要用‘美’吸引学生,其宗旨是在教学中实行美育。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。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,造就德、智、体、美全面发展的人才,最终实现人类自身的美化。”
然而,凭借语文教材中的几百篇优秀课文进行审美教育,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力、鉴赏力和创造力,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。这不仅要注意遵循语文教育和审美教育的规律,运用恰当的方法,也要符合循序渐进、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。语文美育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,下面仅从课堂教学的角度谈一谈语文美育的一般过程。
一、引导学生进入审美意境
任何形式的教育都需要受教育者与施教者之间的相互交流、沟通与认同。现代美育本身就是一种自由的情感教育,失去情感的交流,美育的过程就不复存在了。因为美育是绝对拒绝说教与灌输的,它只能够依靠受教育者自身的情感体验与交流才能实现。
然而,审美教育中实现情感交流是需要一定条件的,就是要努力营造、创设一定的审美意境。具体做法如下:
第一,创设美的意境。
“意境是作家的主观情意与客观事物相交融而形成的,是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。”语文美育中,教师应当注重创设美的意境,成为学生美感的诱发者。在教学活动中,语言美则是中介。我们伟大祖国的语言文字优美生动、丰富多彩,教学中,教师或娓娓道来,或抑扬顿挫,都应是情不自禁、油然而生,充分发挥祖国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,开启学生思维的门窗,使他们的好奇心转为一种追根究底的强烈愿望,从而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。教师的教学语言美取决于教师具备热爱学生的情感,科学思维的头脑,对课文思想内容、情感特点的把握,以及语言的表现力。此外,用教具演示、用音乐渲染情境对教学均可产生较好的效果,角色扮演也可以再现情境、加深体验,教师动作情态的渲染也能起到创设或强化情境的作用。      
第二,认识美的形态。
语文课文中所呈现的美的形态丰富多彩,如自然美、社会美、艺术美、技巧美、生活美等领域。艺术美中又包含着文学美、绘画美、摄影美、雕塑美、建筑美、园林美、工艺美、音乐美、舞蹈美、戏曲美、形体美、声音美等不同因素。教学中应从每篇文章的实际出发,由浅入深、由简到繁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具备一定的美学素养。
文章中各种美的形态,寓于语言文字之中,要感知其中的美,必须把文字符号转换为具体形象。泰山日出的壮美,苏州园林的优美,三峡山水的奇美,布鲁诺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美……都需要发挥审美想象去寻觅。
审美想象是把从感知所得到的表象加工改造并重新组合,构成全新的意象。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把有关语句转化为栩栩如生、如在眼前的具体形象,使之“活”起来,也就是结合自己的审美经验,通过想象再现作者描绘的情景,使奇山异水、春光秋色如在眼前,欢声笑语、悲歌哀吟如在耳畔。
第三,加强朗读。
教师的范读和学生朗读是再现形象和引入情境最重要的方法,也是语文美育过程中贯穿始终的重要方法。
在朗读训练中开展吟哦、齐诵、领诵,特别是配乐朗诵,对渲染情境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。但是,朗读不能成为讲解的附庸,不能走过场。应该让朗读训练占有独立的地位,使它既作为阅读的手段,又作为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,并指导学生在课内外进行表情朗读。值得注意的是,课堂朗读,要培养兴趣,应该经常变换形式,防止厌倦。训练的形式要根据课文的特点和训练的目的而定。比如,为了在讲解或示范朗读之前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,可先由学生个人试读;对于难读的课文,可由教师或读得好的学生领读;对于戏剧或对话较多的课文,适宜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。此外,还可以采用仿读、接替读、轮读、齐读等方式丰富朗读训练的形式。
二、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
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。刘鳃在《文心雕龙》中写道:“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,观文者披文以入情。”可见,情是文章的核心、主宰和灵魂。
文章不是无情物,师生皆为有情人。因此,语文学科在审美情感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。以下的一些做法则有助于发挥其优势:
第一,发挥语文教师情感的“中介”作用。
从文章作者的情感到学生体验到情感,其间不可缺少的“中介”是语文教师情感的“投入”和“外射”。当然,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直接受到作者情感的感染,但由于知识的贫乏、阅历的短浅、时代的隔膜、年龄的差异、心理的障碍等诸多原因,学生的情感体验受到很多制约,很难企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的微妙之处,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以自己的真实情感去打动学生。所以,教师讲课必须在课堂中融洽情感,进入文章角色或境地,动之以情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。根据不同体裁、不同基调、不同内容,教师讲课的情绪要灵活多变。该激昂时,昂奋动情,令人肃然;该悲壮时,侃侃滔滔,为之动容;该委婉时,细雨霏霏,使人感怀。这样的动情渲染,一词一句牵动着学生情思,一举一动点燃了学生热爱真善美、憎恶假恶丑的烈焰,以自己感情的浪花去激起学生情感的巨澜,引导他们由“有我之境”进入“无我之境”。这样,学生自然会感知美、热爱美,并且语文知识也会在美的欣赏中得到较扎实的掌握。反之,如果我们仅仅做一个旁观者或评论员,无动于衷地“讲解”作者表达了什么情感,“分析”它表达得如何强烈、深挚,这无异于“对牛弹琴”、“隔靴搔痒”,即使能讲得头头是道,也难于使学生动情。
第二,开发情感信息的资源。
语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,课文是教学中情感信息的主要来源。要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培育,必须开发课文中的情感信息。文章情铸成,有的抒发感情如急峡波涛,飞逐奔腾,一泻千里;更多的则是含蓄有致、蕴藉深沉,乍看是淡淡的,缓缓咀嚼一番,便会有浓密的滋味从口角流出,稍加当心,读者就可以从其意象、语调、语势甚至标点符号中品味出一定的情感内涵。教学中,注意到情感信息的丰富性,我们便可以从意象和语言的表达中去捕捉到情感信息。但如果在某个局部不能顾及整体,就可能只见枝节不见主干,就不能把握课文的抒情性质,领略不到课文真正的情感滋味。因此,应当注意到情感信息的整体性。要做到这一点,一般是从把握情感脉络入手,揣摩各个意象和各部分的语言表达在全文的“情路”上处于什么位置、起着什么作用。
第三,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。
“审美体验是审美教育最基本最关键的环节,也是唯一的途径,在美育操作中必须努力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。”由此可见,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,自当首先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。
首先,要为学生多提供直接参与各种情感体验的机会。欣赏者必须亲自去感受、品味对象的美,自然而然地产生审美情感体验。教师切不可用自己的情感体验去代替学生的情感体验。    
同时,在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审美活动中,一方面要放手让学生去亲自感受、亲自体验;另一方面,教师也不能放任自流、撒手不管。教师的责任是做好引导工作,比如给学生营造一定的审美氛围,把审美对象尽可能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,让学生很快进入审美状态。在学生进行审美体验时应多鼓励他们进行审美想象和创造,并鼓励他们将自己的审美体验表述出来,与他人进行交流。在学生参与审美活动前或后,还可以给学生适当讲一些美学与艺术方面的知识,让学生的审美活动获得一定的理论指导。
三、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
在审美过程中,如果忽视了在深入体验的基础上拓展情思、判明情理这个重要环节,审美过程仍旧是不完全的。因此,语文美育必须注重学生审美理解力的培养。
审美理解有别于科学认识活动中的理解,它始终伴随着形象的感受(审美感知、审美想象),伴随着情感的体验(审美情感),而且不必经过分析、综合和抽象的形式逻辑推理,而更多地依赖审美经验的积累。主体的审美经验越丰富,这种直觉判断越可靠。
审美理解当然也包含理性因素。在审美理解中,由于理性认识蕴含于形象之中,作为语文教师,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,就要依据审美认识活动的特点,启发学生对审美形象进行心灵的思考,并用知识、理性去引导,使他们不仅被审美形象所感染,产生感情上的共鸣,更能进行理智的冷静的分析与思考,深刻地理解审美对象的内容和性质,进行正确的鉴别和评价。我国传统语文教育提倡运用评点法对课文精妙的语词、精美的文句、精湛的写作技巧、精辟的思想见解作精要的点评,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,可供借鉴。
四、引导学生学会创造美
人类不仅需要孜孜不倦地追求美,尽情地欣赏、玩味美,科学地鉴别美,更需要努力地创造美。语文审美教育应该教会学生在感知美、鉴赏美的基础上,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,培养和发展他们表现美、创造美的能力。这可以从两方面入手进行:
一方面,导之以读。
阅读有不同的品位层次,如消遣性阅读、理解性阅读、应用性阅读、研究性阅读等。语文课文多为精品,应以理解性阅读为主,努力提高到欣赏性阅读的层次。这就需要结合实际,向学生介绍一些美的规律、法则,以逐步提高阅读欣赏水平。比如:自然美重在形式,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,并以社会性居于主导方面;社会美重在内容,具有实践性、时代性、民族性、阶级性;科学美包括科学研究对象、研究过程、研究结果、理论应用和研究方法的美;而演绎美和归纳美,则在许多课文中普遍显现;形式美的法则主要有整齐一律、对称均衡、对比调和、多样统一……俗话说,不会看戏看热闹,行家里手看门道。在阅读教学中,随时给学生指点美的法则,可以使审美感知、想象和理解升入较高的层次,为审美创造打下良好的基础。比如朗读是创造性阅读的重要形式,理解的朗读只要求正确、流畅,审美的朗读则要求表达出作者复杂的感情,体现文章独特的韵味,使听众得到艺术享受。这里既有朗读技能技巧的训练,更要不断培养审美观点,提高审美情趣。
另一方面,引之以写。
写作是用文章来表现美、创造美。观察是审美创造的前提。“生活中不是缺少美,而是缺少发现。”用审美的眼光来观察,灿烂的阳光、和煦的春风是美,苍茫的星空、静谧的黑夜也是美;艳丽的鲜花是美,飘零的落叶也是美;丰硕的果实是美,肥沃的黑土也是美;儿童的天真是美,少年的活泼也是美;青年的果决是美,老人的沉稳也是美。引导学生到五彩缤纷的大自然和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中去广泛接触、留心感受、尽力发现、及时捕捉周围的美,才能见人所未见,写成文章才能言人所未言。写文章是美的创造,但文章很难尽善尽美。青年学生在成长中认识不够全面深刻,表达不够严密得体,都在情理之中,我们不可求全责备。对学生作文中表现出的创造精神、创造意向要倍加珍惜、积极鼓励,使学生由敢写想写到会写乐写。倘如此,语文审美教育就能硕果满枝,既创造出一篇篇美的文章——审美客体,又创造出一个个美的学生——审美主体。2000多年前的柏拉图感叹“美是难的”,审美教育也同样是一个较为抽象、较为复杂、需要不断探索的科学领域。但,我们的时代需要美,我们的教学需要美,所以,我们要陶冶美的心灵,酿造美的甘泉,播下美的种子。语文教学如果没有一条美育的清泉,就不能绽开学生心灵美之花、结出全面和谐发展的创造美之果。

 

版权所有:中小学教育杂志网       
教育视窗 学校建设 师资建设 职业教育 信息技术 素质教育 教学研究 课程建设 优秀教案 幼教话题 班级管理 德育工作 心理话题 英语学习 体育交流